“老娘舅”唱响调解“四季歌”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如皋市搬经镇司法所所长刘平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28 阅读:0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解决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一名乡村司法所长,24年成功调处各类纠纷2181起,调解成功率100%,从而彰显了人民调解的威力。近年来,他被授予“江苏省杰出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殊荣,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以他调解的典型案例拍摄了多部普法专题片。他在人民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春夏秋冬——
  
  刘平林,55岁,中共党员,从1989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已累计调处各类纠纷2181起,法律援助671件,适时向党委提出法律建议148条,并被采纳,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其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近年来,他先后23次获南通市以上表彰,被授予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十大平安卫士”、江苏省“杰出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在全省1300多名司法所长中开展“群众心中优秀司法所长”评选活动,刘平林光荣当选。
  
  在春寒料峭时播种和谐
  
  2004年初春,乍暖还寒,如皋市搬经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诞生了。时为副主任的刘平林接到一起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这起矛盾纠纷十分棘手:其一,发生使用纠纷的100亩土地,是镇政府响应市委号召,运用土地流转模式吸引外地花木大户入村租地经营的,纠纷如若处理不当,会使花费近两年心血培育的百亩花木毁于一旦,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其二,发包租让的村民明明知道土地流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却以花木带土移栽出售破坏土壤为由,阻挠承租人继续经营;其三,纠纷涉及的195户农户一致以保护耕地和失地农民利益为借口,组织人员群体上访,要求以现行市场产粮价格重新核定土地出让标准,胁迫土地承租人增加补偿费。更为棘手的原因还在于:发生纠纷的村组正是刘平林的老家芹界村,挑起矛盾纠纷的村民中有他的亲兄族弟,有他的舅舅表兄,还有他的内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平林第一次进村调处时,他大哥就沉着脸说:“你不把大伙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却先要认定合同的合法性,你这出的是哪门子傻劲?哪有自家胳膊往外拐的?”左右邻居也毫不留情地说:“一庄人不帮一庄人,当心老家门前屋后的白果树砍光、道路挖坑、责任田收光、宅基地清光”;5个嫡亲长辈也警告刘平林说:“不帮村里人讲话,当心你这个韩门姑爷从此就别想进门,就是进门了,我们也会把你轰出去。”
  
  面对重重压力加阻力,刘平林是非分明,不偏不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和政策为准绳,对纠纷作出明确而公正的判断。他在主持召开23次调处座谈会、8次综合情况听证会后,毅然决定让人民法院先期确认原合同的合法性,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前提下,让纠纷双方缩短利益差距,消除矛盾焦点,化解纠纷隔阂。
  
  灯不点不亮。调解会上,刘平林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论理、说法、道情,与大伙儿掏心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有的村民自责言行过激,有的村民主动退出上访队伍。刘平林见时机成熟,便将《调解协议书》发给大家。一位带头闹事的村民逐字逐句看了协议书后说:“我是个人利益作怪,本想带领大伙儿捞几个钱,没想到既无法律依据又要损害他人利益,万万使不得!”三天内,195户农户均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从而化解了纠纷,避免了事态恶化。村书记兴奋地对刘平林说:“在这起纠纷调解中,你使的是‘傻劲’,用的是真功,依法办事,合情合理,大伙服你了!”
  
  在盛夏烈日中培育理解
  
  2005年8月,赤日炎炎。家住搬经镇万富村28组的朱兰珍与邻里李瑞国发生纠纷,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效。朱兰珍气乎乎地跑到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反映情况。经过刘平林耐心劝导和做工作,朱兰珍才渐渐消了气,她请刘平林与李瑞国先期协调后再考虑解决方案。哪知道,一周后,当朱兰珍再次赶到调处中心补充反映情况时,误听刘平林到北京开会去了。情急之下,她将家里的情况用长途电话通报给远在美国的哥哥之后,即带着矿泉水、馒头片、地图、气筒、被子,骑上自行车,走上去北京上访的漫漫之路。她沿着204国道日行100余里,头顶烈日,夜宿桥洞,历时9昼夜才赶到北京。
  
  朱兰珍的矛盾纠纷悬而未决,刘平林每天上班都不踏实,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他当即打电话与万富村村委会联系寻找朱兰珍,得到的信息是朱兰珍不知去向。两天后,刘平林忽然接到朱兰珍哥哥“要将妹妹的情况贴上互联网”的相关信件,他只才恍然大悟:朱兰珍进京上访了。当晚,他即驱车赶往北京。
  
  当刘平林风尘仆仆赶到北京时,朱兰珍已经在农业部的大门前排队等待接访。京城遇到刘平林,朱兰珍像找到救星:“大哥,我骑车来北京,为的就是来找你,我一定要讨个公道。今天遇到了,我啥也不说,跟你回去!”
  
  “谢谢妹子信任!”刘平林握着朱兰珍的手说:“现在是法制社会,要相信法律,相信政府啊!”
  
  京城回来后,刘平林即对这起纠纷进行了复查:原来2003年8月,朱兰珍因堆放杂草,与邻居李瑞国发生争执,将一块0.27亩的银杏地抛荒。李瑞国则在其抛荒地附近建起水泥预制场。该预制场有土地承包合同、有用地许可证、有工商营业执照,其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经调查,刘平林发现,李瑞国的合法经营对朱兰珍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双方矛盾主要是怄气造成的,朱兰珍一直认为他家预制场影响我家通行。“邻居好,赛金宝”,通过刘平林艰难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此后不久,由村委会出面,从李瑞国预制场东首修筑了一条2米宽的路,供朱兰珍去田间作业。这起沉积多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在绵绵秋雨里打造平安
  
  2009年初秋的一天,阴雨绵绵。搬经镇肖马村村民肖天银带着两岁的儿子在公路边等公交汽车,儿子突然顺着公路边的石阶爬上了铁路。肖天银见势不妙,当即飞速爬上去抱孩子。说时迟,那时快,一列货车飞驰而来,那致命的一撞,不但撞没了他的儿子,还撞散了他的婚姻,撞毁了他的家庭——妻子不能原谅他,走了;奶奶悲痛欲绝,一周后离开了人间;一起生活的叔叔也因伤心过度去世。肖天银的家连死三人,离散一人,自己重伤。苍天啊,这对肖天银的人生是何等的不公平。
  
  然而,当伤愈出院的肖天银去找铁路部门讨说法时,铁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铁路部门没有责任。肖天银抗辩无效,又去法院起诉。法院答复,这事不属地方法院管辖。肖天银又气又恨,一肚子苦水不知该向哪儿诉。他写下了长达千字的遗书,发誓要与列车同归于尽。他精心设计了三套撬铁轨、炸列车的愚昧方案。险情一触即发……
  
  绵绵秋雨令人心烦意乱。11月22日晚8点,刘平林在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值班时,从网络平台上发现肖马村发出的预警信号。他深感事态严重,一方面部署村干部密切注视肖天银的动向,一方面带人赶赴现场。当刘平林赶到铁道边时,肖天银腰间绑着雷管,仰面朝天,号啕大哭,他等待列车到来……刘平林当机立断,将他请到镇调处中心接待室做工作,并派人24小时守护着。与此同时,刘平林与村干部一起为肖天银解决家庭困难,并请来心理医生为他进行心理矫治。半个月后,肖天银的情绪有所转化。“唉,落得这个地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谁能帮我呀?”“兄弟,我帮你!你放心,我一定帮你讨个说法!”刘平林一诺千金。
  
  为了解决这起疑难纠纷,刘平林自费三次去南京铁路法院,与法院领导交涉,述说情、理、法;5次去上海铁路局,与新长铁路段领导面对面交流,据理力争。最终,他以真挚的情感及渊博的法律知识说服了上海铁路局,感动了南京铁路法院,从而为肖天银争得了18万元的赔偿金。如今,肖天银已走出阴影,迈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在冰天雪地间平息风波
  
  2011年腊月廿八的夜晚,当人们沉浸在除旧迎新的喜庆祥和气氛之中的时候,远在内蒙古满洲里市施工的如皋振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传回一个不幸的消息:受派结算工程款去当地银行存款的搬经镇职工余德奎遭遇抢劫,被害身亡,40万元工程款不翼而飞,公司里13名建筑工人因被怀疑与该案“有重大嫌疑”而被当地公安部门羁押,请求搬经镇党委政府派员护送受害者家属及公司负责人前去处理善后事宜。如皋与内蒙古相距近3000公里,且已到年关,既要安抚受害者家属,将其平安地送到目的地,又要控制数百名建筑工人急待付款过年而随时可能发生的过激言行,并在异地调处这起重大疑难纠纷,谁去最合适?受镇党委和政府的委托,刘平林义不容辞地率领9人踏上远去的征途。他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低温,踏着厚厚的积雪,忍着饥饿(春节期间大多餐饮店已不营业),终于在大年正月初三赶到内蒙古满洲里市。
  
  到达目的地后,死者家属跪在雪地上,哭得死去活来;建筑公司老板急得直跺脚,要求快速追捕凶犯;数百名建筑工人涌向当地政府大院,要求兑现工程款;13名被羁押人员要求无罪释放……一大堆矛盾推到刘平林面前。更为困难的是,当地地级市公安部门对如皋地方政府派出的调处工作组迟迟不予接待。怎么办?善于攻坚克难的刘平林急中生智,他鼓足勇气,径直找到了当地公安局局长及政委,向他们详细推介了江苏南通在全国首创的大调解机制和“公调对接”(公安部门与地方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联合办案,共同接待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模式。两位领导越听越感兴趣,当他们在公安部信息网上搜索到南通“公调对接”相关信息资料后,当即邀请刘平林参加案情侦查分析与矛盾善后调处工作。
  
  在案情侦查分析会上,刘平林敏锐地提出:如果受害者是在送款途中被害,则同在一起打工留守人员有重大嫌疑;如果受害者是因为银行电脑出故障不得已将现款背回途中被害,则排除打工的留守人员有作案嫌疑;而这起案件事实正是后一种情形。此观点一经提出,即引起当地侦查部门重视,当天,在拘留所已被关押4个昼夜的农民工兄弟被宣布无罪释放。
  
  紧接着,劝说建筑公司老板支付赔偿金,安抚死者家属,便成了刘平林攻克的另一个难题。他邀请当地公安机关派员参与调解。调解现场,刘平林在竭力安抚受害者家属的同时,就赔偿问题与建筑公司董事长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协商对话。董事长振振有词,认为巨款被劫,建筑公司也是受害者,应待罪犯绳之以法后,由罪犯向死者家属支付赔偿金。刘平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终于使受害者家属与建筑公司达成近22万元赔付协议。紧接着,刘平林又督促公司老板向工人支付了工资款。“神,太神了!”亲临“公调对接”调解现场的当地公安人员对刘平林神奇调解工夫赞不绝口。
  
  在家人的焦虑等待中,在镇党委政府的热切期待中,刘平林一行于新年农历正月初八回到如皋市搬经镇。刘平林在相隔近3000公里之遥的内蒙古满洲里市与江苏如皋之间,成功地运用“公调对接”模式调处了一起复杂疑难纠纷,彰显了南通大调解机制在人民调解中的赫赫神威。
  
  老区和谐平安的“守护神”
  
  刘平林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唱响了老区和谐平安“四季歌”,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老区和谐平安的“守护神”。近年来,他在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硕果累累:在全国首家建立调解“一点通”网络平台;在江苏省第一个推出“一站、二员、三支队伍”及“六个一”人民调解新机制;因他的一条建议,催生了南通市首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挂牌成立;在如皋市建立首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3年安置过渡帮教矫正对象87人;国家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政法委、江苏司法厅等部门领导先后42次到他所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研考察;内蒙古赤峰市、江苏扬州市等23家司法行政单位组团到搬经镇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以他调解的典型案例拍摄的普法专题片《渔池承包权归谁所有?》、《花季少年之坠损谁之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他导演的法制文艺节目《泪碗》、《妈妈的爱》在央视“社会与法”节目中播出。刘平林所在的搬经镇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五五普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他本人21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这一法律制度,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相协调,符合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世界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刘平林在谈及人民调解实践时体会颇深,“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矛盾纠纷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坚持源头预防,努力防患于未然;要健全矛盾纠纷信息收集、报送、分析制度和反馈机制,努力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化解、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确保对潜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疏导、早化解;坚持抓早抓小,对排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依法、及时、就地调解,尽可能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纠纷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及时有效地解决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
  
  “我作为一名基层政府的首席调解员,在老区这块热土上,群众哪里有需要,我就服务到哪里;社会哪里有矛盾,我就跟踪到哪里;政府哪里有不安定因素,我就守护在哪里!”“老娘舅”刘平林感慨地说:“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永远是一名‘平安卫士’的不懈追求。我乐当‘老娘舅’,要将和谐平安的‘四季歌’唱响老区的每一个角落!”(鞠九江   狄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