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顾尚洁名副其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5 阅读:0

顾延卿(1848—1917),名锡爵,乡谥“尚洁先生”,如皋白蒲人,外交家,与范当世、张謇、周家禄、朱曼君并称为“江苏五才子”。顾家为白蒲望族,书香门第,出过三位进士。顾延卿的父亲顾汝玉为咸丰年间举人,弟弟顾锡祥字仁卿,光绪年间拔贡,深受张之洞器重,聘为幕僚。近日读到顾锡祥撰文的《顾尚洁先生墓志铭》,节译成白话文,略作补充,可作地方文史的补充。所谓“尚洁先生”,顾名思义,崇尚洁身,爱惜羽毛。从《顾尚洁先生墓志铭》记述中不难看出,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清廉一世,无愧于“尚洁先生”的称号。

顾延卿幼时聪明绝伦。等到年纪大了,他极其关注百姓疾苦。太平军被灭后,白蒲仍然设置关卡,收取税收,当地商人苦不堪言。顾氏前后上书曾国荃数千言。太平天国灭于1864年。曾国荃攻破天京有功,封“太子少保衔”,后历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陕甘总督、两广总督。1884年,他又任两江总督(如皋白蒲属其管辖)等职。同年,顾氏从两广总督幕府任上回乡,向自己的老上级曾国荃上书。曾国荃接到来鸿后,即刻处理,设置在白蒲20年的违法关卡被撤去。因此江淮大地上的英杰才俊都愿意结交顾延卿。南通古文大家范伯子(李鸿章的幕僚)称赞顾君为“长江南北第一流人”,又有诗赞:“山鬼有灵知慕余,水仙无位亦称王。”范顾二人当时在官员中名声颇佳。范先生因为佳构闻名,顾先生却以品行见长。两人最终未能成为高官,因为贫穷,困于通如老家。顾延卿做诗《啬翁荷锄图》:“为帝为农事孰多?置身天地合消磨……荷锄颇有人归去,尔我无归盍小休。”啬翁即南通籍状元张謇。诗作寓意是指顾君与张謇心心相印,不满慈禧、李鸿章等守旧派的作为,于是辞官回乡,创办实业,造福乡梓。

“知书”方能“达理”:顾延卿能够全心全意为乡间百姓服务,源自他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他尤其精通《周易》,后又随兴华刘融斋学习。刘融斋道光年间进士,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他对顾延卿的诗作赞誉有加。顾延卿梦见有老师传授佛经,于是潜心研究《大乘起信论》等等大乘佛学中的经典著作。

学以致用。顾延卿的德才得到了不少名臣的认可。一位是淮军名将、晚清重臣张树声。他主事广东,力邀顾延卿参与编修地方《史志》。在粤期间,两人商讨公事,并与朱九江、陈兰甫、陈六周诸君探究学问。修志未曾结束,顾延卿作为幕僚,追随张树声一起北上。张树声鼓励他参加科考。另一位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薛氏出任钦差驻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聘请顾延卿为首席秘书。1890年1月,他们乘坐法轮“伊拉瓦第号”出发。由于思念母亲,顾延卿提出辞呈,于1893年乘坐“堪尔图宁号”回国。薛福成后来向朝廷保荐他为知州,顾延卿没有去任职,而是选择留在家中,待到时机成熟,创办了乡中小学。

上文有述,顾延卿的好友范伯子善作古文,其实顾君也有大量文章传世,不乏彰显人品的佳作。兵部侍郎张仁黼(光绪年间进士)推荐顾延卿参加经济特科的考试。他在考卷中直言不讳,忧国忧民:“国之弱,由于上无道,下无学,而农愚工拙,救亡以揆度为急务。”此言得罪权贵,顾延卿未被录取。有人劝他应该拜谒推举人张仁黼。顾延卿答道:“他推荐我是公事,我拜见他是私事。”言下之意,公私分明。张仁黼知道后,开心自己没有推荐错,又觉得遗憾顾没有被任用。顾延卿还为他的姑姑立传《吴氏姑传》,向乡人传颂姑姑“明大义,节俭勤谨,孝慈端庄”的美德。

从上述种种事迹来看,廉者顾尚洁真是名副其实。(彭伟  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