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范仲淹称颂的父母官吴遵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27 阅读:0

古代通州,有一名受百姓拥戴的父母官,他就是宋代通州知州吴遵路。据《宋史》及明《万历通州志》记载:通州知州吴遵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当灾年来临,他“储米备荒,救活饥民无数”;他爱民如子,离任通州40年,通州百姓仍赞颂他;他忧国忧民,累死任上,范仲淹曾写文称颂他。

宋代明道二年,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通州知州吴遵路面对灾情,他运筹帷幄,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据明《万历通州志》记载,“遵路乘未饥时,募闾右出金钱数万贯,遣人航海籴米,平粜物货不致腾踊。”就是趁百姓还未挨饿的时候,他便从富人那里募集了几万贯钱,派遣衙役和下级军官从苏州、秀州(今属嘉兴)买米回来,以备大荒。此外,吴知州还修建了一百间茅屋,以安置从各州逃荒到此地的流民。他拿出自己的俸禄,买草垫子、席子、食盐、蔬菜分发下去。有病的,给药治疗;愿意回去的,备好食品,送他们回到本土。

面对蝗灾,吴遵路还努力寻求帮助百姓减灾、恢复生产的对策。据宋代董煟编写的《救荒活民书》记载:“吴遵路知蝗不食豆苗,且虑其遗种为患,故广收豌豆,教民种食,非惟蝗虫不食,次年三四月间,民大获其利”。这一年,在京城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出任淮浙安抚使,到江淮察访灾情,当查访到吴遵路治灾救民的办法,大加赞赏,立即奏报朝廷,“上奏疏乞以吴遵路通州救灾事迹颁示诸郡为法”,皇上接报后,立即将吴遵路救灾事迹颁之诸州效法。

由于吴遵路治理通州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皇上宋仁宗的称赏。据《宋史·循吏传·吴遵路传》记载:他因此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再迁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在转运使任上,吴遵路又做了两件利民大事:其一,在真州(仪征)、楚州(淮安)、泰州及高邮湖置斗门19座,以利蓄洪泄洪,灌溉田亩。其二,在所属州郡,增加常平仓钱粟储积,从四十余万增至二百万,以备荒年。这些举措利国利民,深受百姓欢迎。

庆历三年(1043年),吴遵路病故于知永兴军任所。此时,已贵为宋廷执政的范仲淹专门上了一道奏疏,请求朝廷令陕西漕司差官员及公人部送其家属来京。仁宗收到吴遵路逝世的消息十分悲痛,立即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范仲淹亲自给吴遵路写祭文,满怀深情地称赞他“忧国忧民,早衰而死”。

吴遵路治理政事简易,不被声威所左右,立朝敢于发表意见,无所阿谀、奉承的行为。平素居家廉洁、俭朴,没有其他的嗜好,死后,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只著有《丹阳吴氏宗支录初次编订叙》。范仲淹把自己的俸禄分些给他家人生活。(陶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