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坚持防洪排涝与水环境治理协同推进,统筹截污、清淤、畅通、活水及生态修复等措施,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破解内涝顽疾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夏季,市区先后经历10余次强降水过程考验,市市政和园林局等相关部门坚持党建引领,局领导奔赴一线,局系统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优化部门作风建设,坚定走好新时代南通治水的“务实之路”、“创新之路”、“科学之路”,确保问题即发现、即处置,最终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有效保障了城市的有序运行。
一、优路排水,走南通治水的务实之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南通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易淹易涝片区改造、排水设施建设、设施养护管理、预警应急、低影响开发及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一是强化排水项目建设。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南通市区雨污分流工程已开展多年,效果显著,有效规范了污水排放行为,提高了城区环境质量。城市主次干路建成雨水管网已达1120公里,确保平时“管得好”,雨季“打得响”,做强城市地下“软实力”。同时针对“老大难”易涝地段,累计完成53处积水路段改造,进一步完善管线监控探测设施,增强道路积水预判能力,提高处置时效性。二是开展预防性养护。党员干部秉承科学的工作态度,坚持业务与技术并进,在加强既有雨水管网的全面排查中,应用CCTV、声纳等现代技术手段完成主城区、新城区及港闸北大街等重要地段420公里主次干路的雨污管网检测、清淤、冲洗,有效提升排水管网运行能力。发扬克难勇气,在改造雨水边井、疏通雨污水管道、清理雨水边井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坚持身在一线,干在一线,战斗在一线,把保卫城市的职责始终担在肩头。三是创新采用新举措新材料新工艺。实施“两高一低”新举措,即雨污管网高质量养护、沿河排口高标准截污、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着力解决污水溢流、直排入河等污染问题。开展城市“微治理”,推进城市“微更新”,畅通城市“微循环”。在城市道路提升中,采用透水钢碴砖等新型材料,利用垫层大孔隙、面层微小孔隙的“透水”系统,实现了雨水通过预埋管网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改变了以往由于混凝土垫层不透水而造成的人行道积水状况,为人民群众送去“细小之处”的关切。
二、增绿蓄水,走南通治水的创新之路。一是构建滨水绿地空间体系。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发扬“争先豪情、克难勇气”的治水精神,树立因地制宜、生态节约理念,依托城市水体岸线,打造岸线自然、绿色生态的特色滨水空间,市区累计建成20~100米不等的滨水绿地2000公顷以上,基本形成“两圈五廊、八湖九脉、多点多带”的滨水绿地体系,为城市水体外围增加了一道严实的海绵墙,有效减轻了城市水体雨水径流压力,成为城市排水防涝的重要缓冲区。二是构建沿路绿廊绿道网络。为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南通市自2013年创新性提出了道路绿化“503020”建设模式,按照快速路两侧各50米、主干路两侧各30米、次干路两侧各20米建设带状绿地,将城市开发活动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道路周边开发活动形成的雨水直接汇集至城市道路雨水管网。同时,在绿地建设时,注重采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提升绿地自身的雨水消纳能力,并能有效分散部分道路雨水,减轻了道路排水的压力。2019年,“503020”模式被纳入了《南通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推广。三是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系统。相继建成紫琅公园、南山湖公园等一批100公顷以上城市湿地公园。同时建有唐闸公园等10余处10公顷以上中等规模综合公园,均规划建设3~5公顷不等的景观水体。还因地制宜建设数十处5公顷以下的临水小游园,并配置相应的水体水景。分布均衡、级配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系统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多层级雨水汇集区,保障城市河道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
三、强流引排,走南通治水的科学之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治水新实践中,南通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模式,各条河流形成通盘“活水”。一是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治水的最高境界是崇尚自然,用构建生态系统的方式让河流恢复自流自净功能。南通在城区9条通江河道中明确姚港、裤子港为2条排水河道,利用历史形成的水利分区和水位落差,通过水利工程的跨区联动,让自然做功,形成了“西引东排、北引南排”的活水畅流格局。二是利用科技支撑。过去因为历史原因,南通市区存在很多断头河,“拓扑导流墙”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原理是在具有一定宽度要求的河道中央建造隔水墙体,利用上下游的水位差让水体自然流动。拓扑导流墙技术的优势还在于操作性强,导流墙上方还可改造成游园景观,造福周边百姓。2019年,濠河及其周边区域水系不畅的44条断头河,全部实现水系贯通。三是实施智慧调水。水入城之后,需要适度人工引导,才能实现水随人意、水城融合。按照“全面活水、持续活水、按需活水、两利活水、高效活水、连片活水”的思路,南通建设城区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统,对主城区44个涵闸泵站实行一体化整合,通过大数据汇集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精准观测、联动联调。智慧调水,不仅实现了调水方式由“手动”向“电动、自动、遥控、联动”的飞跃,开关闸时间由“手动十分钟”缩短为“电脑十秒钟”,而且实现了防洪排涝和活水调度的精准化。
(市市政和园林局 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