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仇华被选举为村委会干部。从村主任助理到村党总支书记,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他勇于担当,兢兢业业,认真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特别是担任通州区五接镇袁三圩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勤勤恳恳、廉洁奉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村里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带动村“两委”负重奋进、开拓进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赢得了百姓赞誉。他也因此多次获得“通州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勤政为民,兢业为本,带领群众谋发展
仇华常说,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因此他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且深学常思,经常给群众进行讲解。他注重对所在村党员的宣传教育,在村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并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落实好上“党课”制度,同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员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此外,村党总支还通过设岗制、工作记分制,每月对普通党员进行评比,把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党员学习日活动与平时党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吸收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完善村务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是加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仇华任袁三圩村党总支书记后,发现村“两委”会没有会议纪录,致使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于是他制定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的村务工作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根据上级对村务工作的规范和要求,他结合本村实际,细化、完善各项村务工作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日常村务工作管理、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
秉本执要,事事为公,群众利益挂心头
仇华一直认为,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要取信于民。因此他忠诚担当,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袁三圩村一组原有一段2米宽、近1100米长的沙石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凹不平,特别是雨雪天气,路人行走和电瓶车通行都很困难。这条路关系到该组72户200多个村民的出行问题,仇华觉得这路必须要修,而且一定得快修、修好。可道路修建需要资金,同时涉及到路两边20多家农户的农田和树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仇华带领村干部一方面起早贪黑上门做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接着就组织人员进行施工。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道路终于修建完成。过去的坑坑洼洼的小道一下子变成平坦的“阳光道”,村民们都从心眼里高兴,因此一个个喜气洋洋,到村部去表示感谢。
思路决定出路。仇华2011年初到袁三圩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时,就立足于该村以农业为主的实情,开拓思路,因情施策,倡导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创收。村里原有2300亩土地被流转,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于是他着手实施土地“占补平衡”工作,扩大了土地流转面积,一下子为村积累了近300万元的资金,让全村扭亏为赢,为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条通道。
2019年,在村委会的支持下,5名种粮大户成立了“大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九组村民陈凤香的“一诺”家庭农场顺利运营,解决了群众种田难的问题,这既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安心在外务工经商,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阳光路上迈大步。仇华带领全村百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抓住机遇,奋勇争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三年来袁三圩村实施了南通市都市生态农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了防渗渠道14公里,桥梁涵洞13座,改造了泵站9座;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已享受改厕资金,完成了厕所革命;通过废弃沟塘和宅基地的复垦,增加了集体土地面积和300多万元集体收入。近年来,为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仇华带领村干部克服资金困难,新修道路⒌2公里,改建危险桥梁2座;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无论大事小事,仇华一直把老百姓放在心中。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困难;他要求村民和睦相处,做到化解群众纠纷不出村。他关心群众身心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投入到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他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细致做好防控工作,使袁三圩村安全度过“疫情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他动员群众逐渐消除一些陈规陋习,同时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融入农村。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想尽各种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现在村里呈现出团结互助、快乐祥和的气氛。
廉洁自律,源清流洁,永葆党员先进性
作为袁三圩村党的领导干部,仇华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于律己,勤政为民。针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他建立健全了村民理财小组,建立健全了《村党(总)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仇华建立了“怎么办,由群众说了算”的民主管理机制;村里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参加的村情民意恳谈会,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为了让每位党员都能发挥表率作用,仇华按照“有岗、有责、有位、有为”的要求,为无职党员设立“服务先锋岗”,使农村无职党员想服务有机会、想出力有载体、想工作有平台、想管事有名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袁三圩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作为党总支书记,仇华在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他教育全村党员干部要乐于清贫、乐于奉献、廉洁奉公,要求大家不多用村里的经费,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村里的建设中。仇华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几年来,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召开大会讨论,从不搞“一人说了算”,村里大小建设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确保所有工程“阳光化”,实行村务透明公开。
在村干部会议上,他反复强调:为老百姓办事,不准收受群众任何礼品,从中获利。他要求大家以同样的态度监督他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仇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天后宫村工作时,一些项目落户和建设过程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老板很感动,主动给他补助一点辛苦费表示感谢,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在仇华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体党员干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坚持与腐败现象作斗争,自觉做到不吃、不拿、不卡、不要,始终保持支部班子的清正廉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勤廉为民,仇华正以踏实的工作态度、倾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带领村民大步迈向美好明天。(马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