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史,乃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类似现今的秘书长。在县一级,主簿作为知县的助手,常年在县署办公。但也有例外。清顺治四年(1647),朝廷在掘港场增设主簿一职,不久被裁缺,主簿署也废。雍正九年(1732),如皋知县彭履仁因掘港距海遥远,不便管辖,奏请朝廷批准,在掘港场复设主簿一职,以处理民事。清代,历任掘港场主簿的有数十人。在这些主簿中,留给掘港人印象最深的当属署理掘港场主簿的魏聃年。署理即代理。因他曾经主持征辑《蠙山诗钞》十二卷,为如东人民留下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蠙山诗钞》请当地人洪允恭(字介石)、吴麐(字石林)编校,收明万历至清嘉庆间掘港“土著、侨寄、现居本境”者200多人的1600余首诗作,于嘉庆十一年(1806)冬刊印。《蠙山诗钞》,同治《如皋县续志》卷十六“补遗”著录。南京图书馆今尚藏有其中七卷。
魏聃年,号野堂,顺天通州潞河人。潞河今属北京市通州区。关于魏聃年任掘港场主簿一事,清《如皋县续志》未见记载,仅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清嘉庆二十四年,魏聃年由议叙署任掘港场主簿。道光元年(1821)至道光八年曾任如皋县典史。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吏名,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但不入品阶、属“未入流”。元代始置,明清沿置,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魏聃年虽然官很小,但因其为政清廉,颇为世人所称道。连清道光《如皋县续志 卷六列传名宦》也为其作传:“魏聃年,字野堂,直隶通州人。由诸生以四库誊录分发江南,为大吏所器重,遂补皋邑典史。莅任日,役以金献,公毅然曰:‘尔金何自来?予司督捕,岂受尔金?四境安枕,是吾利也,否则法不尔贷!’由是阖境肃然。后卒于官,贫不能归,葬城东门外。”
奇怪的是,清嘉庆二十四年魏聃年署任掘港场主簿,按《蠙山诗钞》成书时间嘉庆十一年,魏聃年可能于嘉庆十一年前即任此职,二十四年则也许是再署回任之时。如皋地方志多有疏漏之处。
魏聃年虽然因为贫困,死后不能叶落归根,归葬故里,但是他在职时由于善于治理,故“阖境肃然”,不甚忙碌,其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他曾著“咏蜡梅”一诗:“惟爱春光惜寸阴,官闲如我足高吟。年来渐觉衙斋富,赢得梅花满树金。”从诗中“渐觉衙斋富”可窥一斑。该诗见载于《蠙山诗钞》中。
清人刘瑗所撰《国朝画征补录》下卷载:“魏聃年,号野堂,潞河人。官皋县典史。官极卑,骨极傲,议论极宏博,性极恬澹。工诗善画。”其中所说“官极卑,骨极傲”一语与道光《如皋县续志》对其评价何其相似?
乾隆进士阮元对于魏聃年的人品、作品颇为认同,在其《定香亭笔谈 卷四》中辑有题为《书魏野堂诗后》的诗二首,现录其一:
才高遇蹇总休谈,味遍琳琅似酒酣。
诗竟如斯官未称,公犹若此我何堪?
空除野马澄银海,拟并牟尼供雪龛。
“前度渔洋亦司李”句中的“司李”为官名。李,通理,即司理,为掌狱论之官。又为对推官的的习称。“前度渔洋”指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廉吏王渔洋。王渔洋名王士禛,二十六岁以新科进士出任扬州府推官。掌管司法,勘问刑狱。短短五年时间完钦部件83件,使民无株连之苦,僚属惊叹,士庶称绝。政绩显赫累官至刑部尚书。阮元在此以王渔洋喻魏聃年。
魏聃年多年在江南水乡任职,蟹是常见之物,也多次画过蟹。曾任奉天承德县典史的张虎士(字环极)著有“题魏野堂画蟹”一诗:不住江乡那得知?江乡风物是如斯。红尘满面君休笑,记得霜清月白时。
魏聃年与当地的文人多有诗文交。吴叔元字苍书,号思堂,又号思翁金山农。清安徽休宁人,流寓仪征。卒于如泉。能诗,工篆书,尤善绘山水,笔力苍润,独具风格。性情孤迥,行谊修洁。善长赋诗、绘画、书法。如皋进士程化鹏为其作传。《蠙山诗钞》收有其《客蠙山喜黄瘦石至旋又言别》等诗。上海东方国际2001年秋术拍卖会中国画专场拍出的吴叔元《山阳感旧图卷》,吴思堂款识;有宗孔思跋:“霜桥(宫国苞)以近画示余,复出此卷曰,此思堂绝笔而末完者也,夫人之爱思堂孰如霜桥乎,思堂前来,霜娇款之,思堂病,霜桥乐之,遣仆扶持之,思堂没,霜桥谋择地殡之,所遣图籍、砚石、书幅人竞攫取之,而霜桥独乎此数笔不忍释,今且装帙之,肯属余跋而藏之,夫思堂余数十年故交也,余块霜桥远矣,思堂画定不朽,而此唯末完笔,则尤可珍云。丙午(1786)春仲杏原宗孔思跋于读梅阁。”在该画上题跋的还有吴鼒(1755-1821)、汤贻芬(1788-1856)和魏聃年以及掘港吴鹏孙等十四人。(吴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