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对人才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在区委第四巡察组与被巡察单位南通融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纪委座谈会上,集团纪委委员、子公司负责人在安置房管理方面提出监督建议。
今年7月,南通市通州区委第六轮巡察启动对国企党委巡察工作,为解决“巡不深、察不透”难题,该区巡察机构紧密结合国企下辖子公司多、经营业务面广量大的情况,把国企纪委的职能监督以及各支部纪检委员的一线监督有机结合,同题共答、同向发力,通过巡察监督与企业纪委监督协同联动,实现重点聚焦、工作协同、力量互助、信息共享,切实提高对国企巡察质量。
巡前,巡察组与集团公司纪委充分沟通,详细了解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班子建设、人员结构、经营范围、资金资产、管理模式等方面情况,收集基础数据,掌握廉政风险点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巡察进驻后,在现有巡察队伍配置之外,充分发挥纪委委员、各支部纪检委员人熟、事清、情况明的优势,邀请他们以巡察监督员身份配合巡察,在集团本部及所属子公司干部职工中宣传巡察信息,发放巡察联系卡,广泛收集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巡察反映问题的渠道和途径。巡察进驻半个月以来,集团公司纪委委员和支部纪检委员共向巡察组提供27条监督信息和31条企业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
“集团公司纪委成员及各支部纪检委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熟悉同级事务、了解企情动态的优势,把他们作为巡察的补充力量,发挥‘探头’作用,既能让巡察工作更‘接地气’,又能让巡察监督更具靶向性。”第四巡察组组长杨金华介绍道。
融通集团纪委书记认为,国企纪委人员多为“半路出家”,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日常监督中普遍存在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监督力度不够、震慑不强等问题,配合巡察联通,可以进一步拓宽国企纪检干部的监督视野,提高国企监督队伍的履职能力。“我以前在工作中找不到监督工作的重点,通过此次配合巡察,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在履行监督职责中明确了方向感,提高了主动性。”集团纪委工作人员余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