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6年,洁身自好,没贪墨一分公款;路政8年,尽忠职守,多次受到奖励。历经多个有权有钱岗位,他不忘初心,公私分明;在执法征途上,他大胆亮剑,执着前行。他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仅仅是做了一点岗位职责应该做的。正是这个“应该”,显现出这个年轻人的精神亮点和不凡情怀。他,就是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如皋大队如城中队队长钱亮。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对于利欲熏心者来说,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捞一把”;而对于清正廉洁者来说,即便钱财唾手可得,也会一尘不染,做到渴不饮盗泉之水。而钱亮正是这样一个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共产党员。
1998年,钱亮从江苏省交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如皋公路站车队,当了一名筑路机械驾驶员。那时候,“掌方向盘”的,还是比较吃香的,开着公家的机械车辆干点“私”活,捞点“外快”,轻而易举。有人劝钱亮“灵活点”,钱亮说,灵活要用在为单位作贡献上,而不能用在个人发财上。为此,有些人笑他是“傻瓜”,他却说,“不是我的钱,一分也不能要!”
钱亮清白做人,勤勉工作,领导和同事都看在眼里。2002年,组织上把钱亮调配到204国道如皋收费站,他先后担任收费员、稽查员、收费班班长。在查假行驶证过程中,有人托人情、拉关系找钱亮帮忙,但他从不“通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不捞一分钱“好处”。
2008年南通公路处把他抽调到204国道海安收费站搞基建。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个难得的“肥差”。可钱亮不这么认为,他说,国家的钱,都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个人绝不能贪。工程结束,项目审计,钱亮和他的伙伴们清清白白,没有沾国家一点“油水”。
2012年1月,如皋市政府在如城镇开展拆迁工作,需要抽调一批精明能干而又廉洁奉公、责任心强的年轻人参加。任务下达到如皋交通局,领导们第一个就想到了钱亮。于是,钱亮被安排到城西社区挂职,担任副书记。在履职期间,有些亲戚、朋友想通过他沾点国家的“便宜”。钱亮说,让你沾了便宜,我就要吃大亏——做人的本分丢了、党性原则丢了、自己的良心没了,这样的事,我坚决不干!一句话,就把来者打发走了。
从2012年7月担任如城路政中队队长以来,钱亮手上管着十几号人,脚下管着一百多公里路,不但没有贪一分“不义之财”,反而为公家贴了不少钱——由于工作需要,经常私车公用。对于这些,他从不跟人提起。
在日常管理和执法过程中,也有一些当事人玩“小聪明”,悄悄地给钱队长拎几瓶酒、塞几条烟什么的,希望处理问题时“网开一面”,但钱亮从来都是摇头拒绝。只要合规合法的,不用请求,也会主动为当事人着想办好;不合规合法的,求他也没有用。用他的话说,这叫“钉是钉,铆是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12年3月,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在公路系统全面推行“大路政”管理格局。如皋市路政大队下设5个中队,分设东、西、南、北、中五个管理片区。五个管理片区中,如城路政中队任务最繁重、社会敏感性最突出,一度工作成效不得明显,人民满意度比较低。“必须配备一名过硬的中队长!”反复讨论研究后,组织找钱亮谈话。钱亮二话没说,走马上任。
内行的人都知道,路政中队长是个有责无权的“官”。因此有人对钱亮说,当队长也好,当队员也罢,反正工资都是一样多,何必吃这个苦、担这份责呢?还有的说,好好地过日子,麻烦不找你,你何必找麻烦?面对来自多方的闲言碎语,钱亮反而坚定了信心:干,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上任之初,钱亮首先找每个员工谈话,了解他们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在此基础上,他根据“用人所长,避人所短”的原则,对整体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标准,规定工作流程,全面落实责任,并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同时,他还明确了中队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处理、处罚措施。他每天早上组织路政人员进行半小时军训,晚上组织路政人员学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等。经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和学习,全体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各项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2012年12月,大雪降临。由于连日雨雪不停,加上天寒地冻,国省干线路面结冰,车辆行驶打滑。钱亮身先士卒,带领中队的十几位路政员,立即奔赴所辖路段除冰排雪,路段快车道全部安全畅通。后接到路政人员报告:如港公路大明社区路段,一辆小轿车撞在隔离墩铁链上,发生单方交通事故,阻塞交通。钱亮立即带领机动分队冒雪前往实施救援。时值隆冬,雨雪交加,刺骨的寒风夹带着滴滴雪水浸透了他们的身子,手脚冻僵了,脸也冻麻木了,但他们依然坚持在凛冽寒风中帮助司机挪车,同时有条不紊地指挥其他车辆通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苦战,终于恢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整个过程,他们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没有造成任何次生事故和不良影响,出事司机紧紧握住中队长钱亮的手感动地说:“你们路政员,真是为我们驾驶员服务的勤务员,好样的!”
其实这样的事,如城中队会经常碰到,但他们在钱亮的带领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都能在第一时间处置好,确保了公路畅通。中队成了南通市公路系统的“明星中队”。
因私有狠心,为公善为怀
钱亮出生于一个充满慈善和爱心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一副“菩萨心肠”。对中队员工,他关爱有加,细致入微;对困难群众,他带头创立“春泥公益”志愿者服务队,扶危济困,广行善事。然而对自己、对家人,他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一次,一艘载满沙石的货船行至如海河雪袁线皋袁大桥时,突然遭遇大风,失去方向的船只撞向了皋袁大桥。那天正逢休息日。上午9时,正在医院陪8岁的儿子看病的钱亮接到了报警。接完电话,看着被高热折磨得满脸通红的儿子,悄悄对妻子吩咐了几句,就毅然离开医院。随即带领执法车和路政人员赶赴现场。皋袁大桥本来就是一座危桥,平时只允许小型客货车通行,根本承受不住货船碰撞。钱亮一到现场,立即指挥队员对该桥交通实施临时封闭,对现场交通秩序进行维护和疏导。10时许,单位桥梁工程师和海事部门相关人员来到现场进行勘察,发现桥拱已经破损,于是要求路政人员对皋袁大桥立即实施货车限行措施。此时夜幕已降临,钱亮与队员已经连续长达13个小时在第一线奋战,忙得连饭都没有顾得上吃。然而接到任务后,他们立即转身进入各自岗位。一直忙碌到第二天上午8点才处置妥当。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医院,看着沉睡的儿子睫毛上还沾着泪珠,心中一阵酸楚……
如城路政中队副队长沙爱华说,钱队长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始终把为民着想放在第一位,在他的带动下,队里形成了亲民爱民的良好风气。
去年6月,正是农忙高峰期。中队人员巡查到东搬线路段时,有两位老人正在忙农活,在公路边堆积了好多秸秆。钱亮耐心地告诉老人在公路上堆放秸秆的危害,随后又带领路政人员帮忙将秸秆搬离公路用地。看着路政人员不停忙碌的身影,两位老人过意不去,忙说:“你们放下吧,我们把活儿忙完,一会儿就来搬。”钱亮赶紧搀住老人说:“没关系的,这几天你们大忙,也挺累的,我们来帮你搬。”
都说执法与违法是一对“冤家”。可这种说法,到了如城中队和他们管辖的片区,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钱亮经常跟大家说,我们也是农民的子女,我们在执法和管理中要始终贯穿“人性化”,要追求“执法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公路沿线群众都说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少群众在路上遇到路政人员,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聊天,甚至邀请他们去家里喝茶。
廉洁自律,一朝一夕容易,数十年如一日,难!钱亮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经历了7000多个日日夜夜,一直如此,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钱亮就是这么一个严以自律、勤奋工作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展示了一名优秀执法人员的风范,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他带领中队全体路政人员奋战在公路管理第一线,用炽热的情怀维护了一方平安。我们要为这样的好青年点赞!(包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