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饮贪泉吴隐之
来源:中共南通市纪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5-22 阅读:0

吴隐之,字处默,今山东鄄城人。吴隐之是东晋名士,学识渊博,为政清廉,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其“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意为虽然家中一无所有,毫无积蓄,也不会拿不符合道义的东西。关于吴隐之的趣闻佳话,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华儿女以廉为本,慎独自律。

公元402年,吴隐之受朝廷任命接任广州刺史,时广州刺史所辖地域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广州倚山靠海,物产丰富,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并且广州通商极早,来往外国商船众多,在广州做官的人,只要弄上一箱奇珍异宝,几辈子都花不完。因此到广州为官的人都视之为肥差,借此机会,大肆收敛民财,以中饱私囊。朝廷想革除岭南官场的弊病,遂派遣以清廉著称的吴隐之前去赴任。

吴隐之到达广州郊外20里处的石门镇后,发现有一泉名为“贪泉”,传说无论多么清正廉洁的人,只要喝下了贪泉泉水,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贪欲。吴隐之便对身边的亲信说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于是便来到贪泉边上,俯身下去,酌而饮之,并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意思是:古人传说这贪泉的泉水,只要喝上一小口,便想贪图千金。如果伯夷和叔齐饮下这贪泉泉水,他们肯定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的品格。

贪泉的传说,让吴隐之想到了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兄弟两个面对帝王的宝座,互相推让王位,最终竟都逃离了孤竹国。面对这天下最大的富贵都能弃之如敝屣,就算他们喝下了贪泉之水,又怎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呢?的确,一个官吏的廉洁与否,在于其心之所向,与是否饮用贪泉泉水并无关联。

吴隐之在广州到任后,其清廉的操守更加突出,平时饭菜没有酒肉,所食不过蔬菜和鱼干,官府配发的帷帐器物、用具和衣服都交付外库。下属发现吴隐之喜欢吃鱼,便买来名贵的鱼,并将鱼刺全部剔除讨好吴隐之,吴隐之因此狠狠责罚了他,从此没有人再敢阿谀奉承。吴隐之不仅以身作则,还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岭南官风焕然一新,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皇帝特意下诏嘉奖吴隐之:“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之。” 管仲把廉作为维系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四大支柱之一。清廉关乎个人荣辱、国家兴亡,只有不断自省、自改、自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够“酌贪泉而觉爽”,抵御住各种诱惑,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张恒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