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如东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朱正俊
如东县纪委监委紧扣南通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主线,以全县“‘双聚双高’作风效能优化年”为抓手,聚焦重点中心工作,旗帜鲜明向作风之弊亮剑宣战,有力践行以督促进、以督促改、以督促建,锲而不舍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一、作风效能建设薄弱环节仍然存在
如东全县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成效明显,但是在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重点中心工作时,仍有少数地区、部门及党员干部空喊口号、行动不力,不担当、不作为,慢落实、伪落实、浅落实、空落实情况依然存在,作风效能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短板。
(一)政治站位不高,缺乏拼抢意识。少数党员干部工作标准不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思维,找不准矛盾的解决方法,工作陷入死循环。个别同志对上级部署任务抓得不紧,执行力偏软缓慢,没有善做善成的韧劲,尤其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缺乏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自觉和必成意识。
(二)履责力度不够,缺乏质效意识。一些地区、部门没有把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当成应尽之责,工作像猴子摘玉米,一做一丢。部分职能划转后,部门之间沟通协作还不够畅通,导致一些业务办理的质效不升反降,个别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让群众多跑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未能真正实现“一窗通办”。
(三)执行落实弱化,缺乏进取意识。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和正风肃纪新形势,少数党员干部不敢打硬仗,不愿挑重担。开展工作畏首畏尾,遇到矛盾和问题瞻前顾后,不求突破创新、只求四平八稳,甚至出现“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倾向。
(四)守纪观念不强,缺乏自律意识。一些党员干部在执行制度上存在机会主义心态,对别人希望强化刚性,对自身往往追求弹性;有的党员干部无视制度触红线,不守规矩,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宴请、收受礼金礼品;有的党组织及其领导干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对已经出现苗头性问题,仍不重视,也不采取有效措施;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对举报、审查调查事实明显的问题出面说情、打招呼,强调客观原因,缺乏“一岗双责”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
二、作风效能建设问题成因剖析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县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势头,在当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尤其值得深思,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取精神缺乏。部分党员干部不主动去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业务能力不能与时俱进,被动应付工作;少数党员干部缺乏信心和斗志,固步自封,甚至直接“躺平”;有的干部乐于表态唱高调,或者漠视群众诉求,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混日子; 个别党员干部怕得罪人,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少数部门工作格局不高,缺乏谋全局、敢争先的觉悟。
(二)群众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愿接近群众,遇到问题任务先权衡利弊得失;有些工作出发点不是着眼于纾民困、解民忧,拍脑袋做决定,盲目推进;有些不愿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宁愿单打独斗,工作氛围涣散,作风效能低下,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监督机制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党委(党组)自主监督的功能弱化,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纪律不能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内部监管制度有形无实,制度上了墙,大多被熟视无睹,缺乏必要的载体和抓手,没有针对性,空洞泛化,可行性较差。
三、作风效能建设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站位强担当。站在讲政治、顾全局、严纪律的高度,不断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一是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作为基本遵循,准确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新内涵、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抓好作风建设;二是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开创性和保障性工程,以提振精气神为着力点,以强化执行力为突破点,以提升服务效能为关键点;三是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百分百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最高标准,准确把握作风问题所具有的反复性和顽固性特点,切实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
(二)紧盯突出问题,以督促改提实效。纪检监察机关只有用好明察暗访利器,坚持不懈整治作风建设突出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抓整治、促提升、求实效。一是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坚持上级部署到哪里,明察暗访就跟进到哪里,聚焦整治重点,实行全覆盖、常态化督查,创新督查方式,确保系统精准查找突出作风问题;二是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完成问题整改的巩固提高,尚未完成整改的明责落实,整改效果不佳的“回炉补课”,易反弹回潮的多轮整改,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三是群众不满意不放过。通过一线走访、突击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解群众所急所盼,察企业所需所求,听部门所难所惑,让群众监督,请基层评判,确保人民群众百分百满意。
(三)聚焦重点环节,改进作风优环境。纪检监察机关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一体推进惩治腐败和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优化干事创业环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一是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密切关注“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政务环境;二是聚焦困扰制约企业发展典型问题。围绕企业发展痛点、群众办事难点等“分内小事”开展作风问题调研督导,推动优化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各项举措,列明亲清政商清单,改善营商环境;三是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难点堵点。突出对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民生实事督促推进,对作风问题突出、矛盾纠纷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深化“小切口”专项治理,真正践行为民理念,改善生活环境。
(四)创新工作举措,建章立制促长效。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群众既真实看到治标的力度,又切实感受到治本的长效。一是做好“后半篇”文章。把查办案件和以案促改作为着力点,推动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 二是实施双向奖惩。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用好正反两方面典型,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三是优化工作机制。优化考核评议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敢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多作为、不干事的撤下来,对不担当、不作为的严肃问责追责,对勇开拓、闯新路的理直气壮容错,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
把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必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定与清醒,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隐蔽性,切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严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见证作风建设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