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962年-1053年),字仲宝,辽代南京宛平(今北京)人,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取进士第一,出仕为云州(今山西大同)府幕僚,仕辽圣宗和辽兴宗两朝。
按照辽代的惯例,皇帝到地方州府巡视或狩猎,当地官员要进献当地土特产。有一次,辽圣宗到云州打猎,云州府官员对辽圣宗说,本地没有其他的土特产,只有进士张俭算是一代之宝,愿献给陛下。辽圣宗在到云州打猎前曾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四人侍奉身边,赐给每人两口食物,待听到张俭之名(俭字繁体“儉”为四人两口),方才恍然大悟,于是召见张俭,寻问处世治国之事。张俭仪容举止朴实无华,应答三十余事,均合圣意,由此入朝为官,成为了辽圣宗时期的重要佐臣。
张俭为官之时,正值契丹辽王朝鼎盛时期,从王公贵族到达官贵人都崇尚奢磨之风,张俭虽位居高官,却崇尚节俭,平时只穿粗布衣服,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把每月节省下来的工资周济给亲朋故旧。有一次,辽兴宗在便殿接见张俭,发现他穿的袍服很破旧,于是便偷偷命近侍在其袍服上烧个小孔作为记号,想看看他多少天换一次袍服,后来发现张俭始终穿这件袍服,便问其中缘故,张俭回答说:“我穿这件袍服已经三十多年了”。辽兴宗便让他到内务府库随意选取物品以补家用,张俭奉旨在内府只拿了三匹布就出来了。
辽兴宗时期,官府抓到八名偷盗嫌犯,将他们处决后,又抓到真正的盗贼,死者的家属们到官府申诉冤屈。张俭多次请求重新审理此案,辽兴宗大怒道:“你难道让我为他们八人偿命吗?”张俭回答说:“这些百姓没有要求别的,只要抚恤一下他们的老人和孩子,使八人能够安葬。”辽兴宗于是听从了张俭的意见,由官府出钱为冤屈者料理了后事,安抚了百姓。
张俭卸任后,仍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有一次辽兴宗到张俭家里咨政,怕他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饭菜来招待自己而难堪,就提前让御厨送去一桌饭菜,张俭没有接收,坚持用家中便饭招待辽兴宗。辽重熙十年(1041年) ,辽兴宗欲乘北宋与西夏战争之际,率兵南下攻打北宋,大臣们意见不统一,辽兴宗于是亲自到张俭府上征求意见,张俭极力陈述南伐的利弊,劝阻辽兴宗不要兴兵对北宋发动战争,辽兴宗觉得张俭说的有道理,于是打消了出兵南伐的打算。
辽兴宗为了褒奖张俭,想赐予他五个弟弟进士头衔,以便将来获取功名,张俭也都坚决予以拒绝了。
辽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张俭病逝,终年91岁。他从政40年,迁官31次,在相位21年,两次封王,被赐予“十字功臣”,是辽代著名的汉臣和贤相,为辽代的兴盛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刘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