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9 阅读:0

“好消息,我们村的那个旧厂房已经租出去啦,比我们初定的3000元上涨了490%,闲置多年的资产总算是有效盘活了!”7月初,我接到了海门港新区致中村书记的电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件事还要从农村集体“三资”的清查走访说起。为切实摸清农村“三资”底数,以整治促整改,推进村级资产资源高效盘活利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纪委监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对全区农村集体资产开展专项走访核查。在走访致中村时,一个村民组长向我们反映,省道附近有一间厂房,是村里的集体资产,闲置了好几年,虽然破旧,但地理位置很好,这么闲置下去实在是浪费

资产为何闲置?其中有什么隐情?我们就此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该处共有4间房屋,占地面积约399平方米。2021,原承租人租期到期后闲置至今。

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因致中村财力有限,难以承担房屋修缮的费用,房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故该处房产不适宜对外出租。

站在屋前,看着门口毗邻省道的县道刘余线来来往往的车辆,“如何将此处资产盘活利用,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始终萦绕在大家心头。

为了帮助致中村解决这一难题,专班牵头召集区农业农村局、海门港新区农经部门和致中村共同商讨方案,最终建议在房屋出租时增加房屋修缮条款,即由承租方负责房屋修缮后承租使用,定价时可比市场价适当低些,并加强宣传引导扩大招租的知晓范围,尽可能吸引更多人参与竞标。

于是该村积极采纳意见、修订完善条款,于6月初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布招租公告。与此同时,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网格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招租信息。最终,经过11轮激烈竞价,某工厂老板以年租金17700元竞得该处房产的承租权。

“原以为这是个没人要的资产,没想到,群策群力之下,思路一转变,成功租出去了。不仅房子有人修了,而且增加了一笔村营收入。”致中村书记喜出望外道。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头戏”,事关乡村全面振兴,事关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专项整治以来,海门坚持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找准招、出实招、拿硬招,全区共盘活利用8个区镇11个村闲置资产11707.58平方米,每年增加村营收入10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