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实施《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市继“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升举措66条、新66条和3.0版后,出台2025年“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举措,共8条27项,旨在全力营造全链条服务、全方位保障、全要素支撑的一流营商环境,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精准惠企“有感有得”
我市通过线下开展“万企大走访”活动等方式,以及线上畅通“惠企通”诉求直报通道,对企业所需所盼快速响应、排忧解难。同时,政策小灵通平台的开发,让企业能一键掌握政策信息。
推进企业办事“便利快捷”
实施建设工程验线告知承诺制,推广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并联办,推行船舶证书文书“集成办”,在卫生健康、教育等20个领域实现营业执照等50类证照免提交。此外,推行包括在市公共交易平台上线相关功能应用等在内的各种“增值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注重监管执法“包容审慎”
推行“扫码入企”“不见面”执法等举措,压减涉企检查频次20%。提供“邀约式”法治体检服务,通过“企业下单、部门接单”,为企业提供合规避险个性化解决方案。
力促供需对接“高效匹配”
动态编制供需清单,全年开展不少于30场的供需对接活动。推行“带方案挂牌”的“定制地”供应,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同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将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拓宽至中小微企业,推广“科创积分贷”融资模式,降低融资过程中对质押物的路径依赖。
服务企业发展“绿色转型”
除了提供绿电供给“一站式”服务,打造绿电直连溯源体系,还助力企业提升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能力,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等公共服务。
护航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开展“千企海外拓市场”等活动,提供国际贸易所需的配套服务,支持外贸企业使用公共海外仓拓展出口渠道。同时,推进南通港与上海港“联动接卸”,扩大远程查验范围至10个领域,实现查检作业平均时长压缩80%。
加强企业权益“法治保障”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事前”预警监测和“事中”维权指导。同时,通过深化涉企经济影响评估、提升破产执行工作质效以及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理力度,全方位保障企业权益。
促进城市环境“宜业宜商”
围绕城市环境营造,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高质量举办海洋季活动。带领企业全年赴外引才不低于60场次,开展“职技融通”校企合作,擦亮“就在南通”引才品牌。同时,通过开展新一代企业家培养“新领航”计划等方式培育“活力通商”企业家队伍,营造浓厚的宜业宜商氛围。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万事好通”品牌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去年,我市一体推进政策、政务、市场、法治、开放、人文六大环境建设,创成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双示范”城市;全域推广“我陪群众走流程”试点做法入选《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典型案例;“信用+涉诉双免保”机制入选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